利器访谈:南百城,书籍和工具控,书店图书专员

Aug 10, 2018 00:00 · 5105 words · 11 minute read

题图01

介绍一下你自己和所做的工作。 🔗

南百城(网名),男,书籍和工具控,常年想当柳比歇夫式时间记录者,强迫症患者,极简主义者未遂。

目前在一家连锁书店当图书专员,简单来说就是书店里的服务员,和餐厅服务员类似。

你的职业生涯的转折点是什么? 🔗

回顾起来大概有三点:第一是刚毕业实习的时候挣扎在生存线,第二是和同学创业几年,第三就是入职了现在的这家连锁书店。心理上的过程比较复杂,单纯从数字上来说,收入呈现一个极端的过山车曲线。

工作中的一天你是怎样度过的?周末呢? 🔗

工作分为早、晚、通三班。

常年生物钟是五点左右自然醒,然后根据情况睡回笼觉,早班在八点半左右出门搭乘地铁,九点十五分之前到达公司。早上参加晨会,一般是交流昨天的销售数据、本月的销售指标,听主管介绍一些营销活动、注意事项之类,然后就是清洁卫生,准备在十点开门营业。

理论上晨会还有书籍分享,一般轮流由员工花十分钟左右分享一本书。

基本上,一天中的琐事就足够填满一天,主要是服务客户找书以及维护自己管区的书籍流动和陈列美观。另外要提的一点是这个职业是不能在上班时间阅读的。

休息部分是工作三到四天休息一天,周末是销售高峰期,所以一般不会排到周末。

休息时间几乎不出门,主要是坐在家里对着喜欢的工具做一些喜欢的事情。

你都有使用哪些硬件? 🔗

img2

现在主力机是 MacBook Pro,在家接戴尔的 4k 显示器,偶尔外出需要就把笔记本放包里带走,之前还有一台1080分辨率的戴尔显示器当副屏,不过使用频率不是很高。

另外有一台 11 寸的 MacBook Air 当备用机,确保万无一失。

常用的是罗技大师鼠标, 支持丰富的自定义,几乎也是理想中的鼠标,缺点是贵,但一想到之前购买吃灰的苹果触控板,两者价格和使用频率对比,罗技就几乎没有缺点了。推荐新款,老款现在在我用的这套设备里偶尔有延迟的问题,全靠我砸桌子解决,让我想起小时候电视信号不行,拍电视的场景。

键盘是 斐尔可(FILCO)的蓝牙无线键盘 ,手感很舒适,自己在淘宝上定制了一个木制键盘托。

键帽也是换过,之前换过较统一的配色,但后来想纠正一下指法,还是实用优先,就按照每个手指应该管控的几个键位混合了一遍键帽做区分。

需要注意的是它的布局不同于标准键盘,所以选择需慎重。另外性价比也不算高,红轴的价格 1100 左右,同样的功能现在 500 左右价位可以选择的有很多。除非你特别喜欢这种日本品牌特有的手感、品质,并且这种布局组合方式你也乐意尝试。

iPad 和 Kindle 常年吃灰,主力机是 iPhone X,备用机是锤子手机,主要看中闪念胶囊键和锤子的系统,尤其是那些精美图标。

另外以前算音乐器材入门发烧友,买过很多播放器、耳机,现在基本不折腾。音乐播放器偶尔遇到好歌拿出来用, 山灵的解码器 平时接在 iPhone X 听歌,顺便当耳机孔转接头用。

主力还是桌上的 BOSE SoundLink Mini 黑金版蓝牙音箱以及天龙的 MM400 头戴耳机 ,这两款产品的质感非常好,一个金属一个木制,属于第一手摸上去就自然会感受到品质的类型。功能上音箱低音醇厚,而耳机算是走女毒风,没什么特别的短处,两者算有个互补。

软件呢? 🔗

电脑上 Alfred 从数据使用上来是首推,其次是 Ulysses, Cmd Markdown, Pixelmator Pro, Eagle, 印象笔记和 WorkFlowy,其它还有 Day One, 墨客, Reeder, Scapple 等等。

手机上推荐 Workflow, NextDay, 瓣读 雨时

另外推荐学习双拼输入法和使用仿打字机音效的应用 Tickeys

其实这些东西和我工作完全没有关系,主要是业余一些阅读和写作的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个人的整个流程都是基于苹果生态,所以以下应用偶尔有其它版本但不会太多,所以没有特别标注。

Alfred 全局入口 🔗

用 Alfred 全局调用随时查书、谷歌或者一些特定网站的搜索,在专业版里是可以直接在搜索框显示结果,并且支持一些简单的个性化,比如我把豆瓣搜书改成了从互联网上找到的书籍图标。

img8

Ulysses 写作 🔗

大致是用 Ulysses 写作,方便查看字数和目标,输出成各种格式。

img7

作业部落 文稿发布 🔗

把 Cmd Markdown 的公开链接当博客用,之前因为喜欢阅读,然后又经常碰到一些喜欢的独立博客,所以打算自己也做一个,尝试过自己建站,后来放弃。

但也实在没法用微信之类的「局域网」服务,所以最后选了作业部落,也就是 Cmd Markdown,它本质上是个 Markdown 编辑器,然后顺便有发布公开链接的作用,高级版有自己的图床,所以我就用它发布文稿,省去自己折腾图床的环节。

后来有把一些文章用超链接加上简介的形式集中放到一个公开页面里,也就相等于博客的首页,然后其他散落的文章里加上返回首页的链接,曲线救国也算是个博客。

内容主要是读书笔记,其它是一些生活琐事的思考,影音之类,偶尔觉得现实生活满足不了,就中二写几篇虚构短篇。

用它发布的文章在谷歌搜索里的权重似乎很高,大概用它的人几乎都是自己写原创文章,而且引用的链接比较多。

因为采用类似书籍目录的形式,所以「博客」的名字就干脆叫它「目录页」,使用应用开发那种版本模式更新,从0.1开始折腾,现在已经1.1版本。

对这个博客成功的定义也很低,目前基本上也达到了。比如说偶尔聊着聊着,别人发链接,我点开一看发现很眼熟,原来是自己写的……或者自己遇到问题谷歌搜索的时候,发现自己前几年写的东西就在前几页待着。

由于主要是给自己看,所以比较乱和随性,一篇东西可能今年写点,几个月后改几个错别字,几年后加个链接之类的,然后某一天觉得其烂无比就删掉了,几年白干。所以也不适合真的做成博客,以及在其他平台发布,基本上文章是越来越少,一种未来的自己总是在杀死或者删除昨天的感觉。

理论上利器的这篇访谈也是用版本更新的方式写,专业点说这种方式算敏捷开发,即不把事情一次性做完然后发布,而是经常性地更新。

我觉得这种方式比较治疗拖延症和完美主义,先快速地写一个大概能看的1.0版本,后面随着外部世界的变化,自己知识视角的变化以及一些反馈和自我检查去做持续的修改。

另外也适合没什么「才华」,白天还要做一些其它事谋生的人。

之前也写过工具相关的内容,但停更很久,总觉得差点什么,这次利器非官方的访谈是个不错的契机,打算搬过来,细化一下软件应用部分的内容,重点是一些使用中的问题和细节,因为之前摸索应用最头疼的就是这方面,干过不少因为一个小细节花费几个小时甚至一两天去折腾,解决后发现特别简单。

那时候想如果有这方面的文章就好了。事实上没有,或者很少,我觉得只能自己来了,就当现在及未来已经解决问题的自己写给过去碰到问题的自己看。

Pixelmator Pro 图片处理 🔗

用来做一些简单的图片处理,主要是拿来制作读书笔记、博客文章的题图。多数时候是从无版权的图库里找素材,然后进行简单的加字处理。因为题图实在做的丑,感觉都有点浪费别人公开的好素材,所以最近有在买书自学一些基本的排版、图片处理技巧。

img10

Eagle 图片管理 🔗

Eagle 算是图片管理中的印象笔记,来自台湾的独立开发者,之前他在大陆推广的时候因为搜到我的相关文章,有过一些交流。从那个版本用到现在,作者的更新速度快且稳定,到现在至少对我个人来说已经完全是理想中的图片管理应用。

img11

WorkFlowy 笔记、信息管理 🔗

WorkFlowy 很可能是极简主义者梦想中的笔记应用,如果不了解可以参考它的模仿者幕布。从我个人角度来说,WorkFlowy 是典型的「少即是多」案例。

img12

RSS 信息订阅Reeder

可以说是现实中楼道里信箱在网络的延伸,这玩意的好处之一是只接收你想要的信息,过滤网络里的纷纷扰扰,而隐性的缺点是容易故步自封。我用的频率不算高,更多时候当部分信息源的备份,有些网站本身设计的非常好,用 RSS 只抓取内容看,有些浪费原作者在排版和网页设计方面的努力,所以更多地还是收藏在 WorkFlowy 里。

Klib 电子书摘管理 🔗

使用Klib 做 Kindle、iBooks、多看的标注管理

虽然 Kindle Oasis 吃灰,但偶尔碰到好书,以及在地铁上还是有用处的。一般电子书的阅读和笔记流程就是用 Kindle 阅读,Klib 导出笔记,然后 Pixelmator Pro 做题图,Ulysses 写作,最后分发到 Cmd Markdown 以及 印象笔记里。

img14

瓣读 一站式纸质书管理 🔗

有了它可能手机不再是纸质书的敌人,现在的识别成功率已经完全够用,基本上一大段文字识别下来很少需要改动,如果没有强迫症就完全不需要改动,不影响以后的阅读。

想要的功能基本都有,尤其同步豆瓣这点省了很多功夫,个人最喜欢的功能是阅读进度这一点,虽然我用得不多……

瓣读没有的功能几乎都在开发中,比如 Markdown 格式就在开发者的下一步计划中,所以有可能以后配合 Kindle 成为电子书和纸质书通杀的一站式笔记管理工具。

Day One 日记应用,记录你一生的故事 🔗

也是一款在现有技术下满足我几乎所有想象的日记应用,最喜欢的是那年今日功能,比如今天就显示2015年7月6日我写过一篇日记,地点是在另一个城市,那时候我还在做另一份工作。

其次有地图功能,理论上可以当成「 地球迷雾 」式的应用来用,只要你每到一个地方写日记,或者拍照然后存入应用里,就可以拓宽新世界。

你常关注的信息源都有哪些? 🔗

少数派、数字尾巴、推特以及一些独立博客,另外就是上班过程中接触到的一些书。

你最理想的工作环境是什么? 🔗

采光不错的房间,有落地窗,窗外是大自然。

极速且「自由」的网络,装满自己喜欢应用的苹果电脑。

有一排书架,一半是我看过的书,并且精选出其中喜欢的,另一半则是我想看的书。

你都有哪些工作/生活习惯? 🔗

必做小事 🔗

要想完成什么比较宏大的事情,我自己最后所有成功的经验都是去坚持一个「必做小事」,简单说成习惯也行。

比如说在一所七八九流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有天路过图书馆,突然发现自己时间都花在篮球场、足球场和电脑游戏里,差点忘记高中时候我还是想过万一混进大学是要看很多「闲书」的。

所以呢,我能怎么办,所能找到的「必做小事」就是无论如何每天要去一次图书馆。比如说那时候图书馆和自习室十点关门,如果我玩游戏到九点半,而外面下着雨,我也会找两本书冲进雨中跑过去,坐在图书馆看几分钟,然后跑回来继续游戏……

那时候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到了毕业大概要看两百本书。毕业后我大概算了下,杂志、草草翻过一遍的书也算,买的书加上图书馆蹭的,差不多够数。

这种「必做小事」的概念并不是什么有效率的习惯,只是确保自己人生一个最低限度。

整体上我个人比较悲观,但又总是死皮赖脸的活着,所以会有一些「必做小事」支撑。

进度条 🔗

《拖拉一点也无妨》的封面图很形象的说明了死线的力量,我个人则对进度条的力量抱有一些期待,有个习惯是尽量给事件加上进度条和截止日期。

img18

试过自己做过进度条,比如今年过去多久,写了多少字之类,但比较麻烦,事实上需要手动操作就放弃了。

随着自己常用应用的更新,比如 Ulysses 除了字数的进度条,也支持截止日期,并且自动计算每天应该字数和进度,Kindle 之类的之前就有。而纸质书的厚薄本身就算是一种有触感和视觉效应的「进度条」,加上之前提到的瓣读,最后常用的日、周、年自动进度和百分比我用 AT ,这些基本满足了我对进度的要求。

我之前应该算是一个非常随缘的人,但随着年龄增长有了一点变化,对一些力不从心的事情,比如钱和人际关系之类的基本是懒得动,全被动式。

但对另一些事随着身体的衰老开始有某种紧迫感,所以会用进度条之类的东西算是某种自我督促,从另一个方面也是一个确认,不至于迷茫。

人生或者命运这种事情,我现在并不怕类似迅雷那种进度条跑了99.9%然后告诉你下载失败,也不担心最开始就找错了目标,进度条跑得奇慢无比。该担心的应该是一动不动,做着谁都能做的事情。

之前看《记事本圆梦计划》,很赞同作者熊谷正寿所说的:

无法数据化的目标就称不上目标。

一些梦想也是如此,在执行力方面,我相信「数学」比「文学」更接近真理。

你平时获得灵感的方式有哪些? 🔗

看自己的摘抄本,主要是一些书中的金句,也参杂一些杂志和网络里看到的。以前有一个专门的纸质笔记本,现在一般是用 WorkFlowy,可以按时间线看,也可以无聊的时候搜关键字,看能过滤出一些什么来。

img19

你如何理解「利器」? 🔗

笔记里的搜索结果几乎就是我的观点。

img20

推荐一件生活中的利器给大家。 🔗

Moleskine 软皮口袋笔记本,这玩意几乎满足了我对口袋笔记本的所有想象,除了贵几乎没有缺点,有时候贵也算优点,会让我感受久违的「敬纸惜墨」。

img21

而且,不能完全陷入科技之中,偶尔还是得摸一摸纸和笔,记得某种古老的源头。

另外推荐一种铁盒装的金属书签 Bookdarts ,东西虽小,但解决痛点。

book-darts-600x400

作为一个喜欢在书海里挖金句的爱好者,能对纸质书快速优雅地定位精彩段落和句子挺重要的,而且还能做到「无损」。

Everyone-Brave-book-darts

备注:原文发布于 https://www.zybuluo.com/jianshu/note/1205455 略有删改

推荐作者另一篇文章: 我的「工具箱」——关于工具和它背后的哲学

点击 加入利器社群 ,你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利器。

我们也开了微信群,填写 利器调查 之后即可加入。

利器,创造者和他们的工具

网站:https://liqi.io;微博:@利器 IO

联系合作:bob@the-off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