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器访谈:Richor,TIB作者,设计爱好和实践者

Jul 20, 2018 00:00 · 2569 words · 6 minute read

介绍一下你自己和所做的工作。 🔗

我是  Richor ,上海人,现居东京吉祥寺。国内新闻系毕业,也去早稻田读过一年政治。学术背景偏人文社科,兴趣爱好偏视觉文化,技能点以设计为主,现在在日本武蔵野美术大学学习情报设计。

平时也会在各处写些文字, TIB 作者

你的职业生涯的转折点是什么? 🔗

还没(不愿意)有职业,要说转折点的话大概就是在日本交换留学的那一年吧。在国外生活获得的成长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得以有时间面对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让我最终做出了国内毕业之后再来日本读设计本科的决定。

工作中的一天你是怎样度过的?周末呢? 🔗

通勤时间看书为主,纸质书和电子书都有,但体验最好的还是读纸质书。电子书阅读工具不一,豆瓣阅读、iBooks、Kindle,根据可以获取的文本决定,比如 epub 或 txt 的话,用 iBooks 其实体验就很好,之前读 《离线》 一直用 iBooks。一次在公交车里看,车驶进隧道,UI 自动切换到了 dark mode,莫名洋溢起一种小小的幸福感。

(中间略去字面意义上的工作学习时间。)

周末有力气的话会去看展,散步,拍照,喜欢不停走路和街拍。相比自然景观,我会更喜欢城市街道,简而言之就是有「人」的地方,有人就有语言,有文化,有故事,这些会比较吸引我。

你都有使用哪些硬件? 🔗

生产力工具就是苹果系。 AirPods  是我的去年年度最佳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入手了  Google Home Mini ,目前最大用处是作为语音控制的蓝牙音箱,连接 Spotify 体验不错。生日那天还会给我唱生日歌,算是一只合格的宠物啦。一个痛点是无法支持多语言,在日本的我设置了英语,想查询电车路线的时候就无法和它沟通,这点比较头痛。

另外还有相机,因为喜欢森山大道,两年前买了  Ricoh GRii ,28 定焦,有迷人的外形和手感,街拍必备。另有  Contax TVS  也是街拍口袋机,在 T2 和 T3 价格虚高的当下,TVS 算是 Contax 里性价比不错的一款了,金属外壳很帅气,变焦镜头很实用。

最近想入手  Switch (别问我为什么还没有…!), Oculus Go ,[Beoplay A1 Green](https://www.beoplay.com › Products › Beoplay A1 Black)。

软件呢? 🔗

都是常用的,不列举了。最近倾向于用习惯的,原生的,轻量的。

在日本学设计,有什么和国内时的认知是不同的? 🔗

一个最直接的感受是不会设限,没有对错好坏之分,行动优先于想法。时常会惊讶于日本人的天马行空,乍看起来有些莫名其妙,但他们就是能一本正经地做奇奇怪怪的事情,做出来的作品还能让你发出「哇」的一声感叹。这种自由自在的感觉,在设计教育匮乏的国内和设计理论过于成熟的欧美都不大有。

另外就是追求细节之极致。你能感受到大部分人对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的执念,好的设计在这样的土壤中才能生长。

你常关注的信息源都有哪些? 🔗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处于  FOMO (Fear of Missing Out)的状态,生活中碰到不顺的事情会让这种状态加剧,然后形成恶性循环。卸载了大部分信息类 app,清理关注的账号,开始阅读纸质书,慢慢找到了平衡。虽然依旧是动态平衡,但至少让自己保持一定信息浓度的同时不迷失就可以了。

大幅精简之后,通过 timeline 被动接受的信息源只保留了 Twitter ,其余信息偏向主动订阅。英语的设计和科技类新闻主要通过 Mailing list 订阅,MIT Technology Review,Designer News,Typography 的一些 Newsletter 之类的。我目前订阅的 Newsletter 主要有这些:

Design

Designer News :专业设计师在看什么、在用什么、在讨论什么。

Offscreen Dispatch :一份纸质杂志的电子内容,关乎设计和科技,实体版和电子版都很不错。

Tobias Van Schneider :大胡子设计师的设计思考。

AIGA Eyes on Design :AIGA 是 American Institute of Graphic Arts,定期浏览平面设计前沿的动态。

Dine :Dine Studio 的日常更新,内容少而精,推荐。

Anyway.Post 安妮薇邮报 :播客衍生品,可爱而实用的 designer feed list 。

Tech

Mosaic Science

MIT Technology Review

Typography

The Font Review Journal

Coffee Table Typography

Jeremiah Shoaf

News

【端傳媒】會員通訊 :目前会主动阅读的华文媒体只有两个,好奇心日报和端传媒。

Newsletter 管理工具

Unroll.me :用邮箱登录,即可抓取到目前订阅的 Newsletter,一键取消订阅,直抓痛点的产品。

另外就是听播客。日本的信息源还是以线下为主,去图书馆或书店翻阅最新的杂志。国内消息的话不会看朋友圈。如果有什么天大的事情总会知道的,不必主动获取。

现在的观点是,整理已有的信息比获取新的信息往往更有价值。前不久看到的一句话比较适用:

Consumerism is bad, materialism is good. Don’t buy stuff for the sake of acquiring things; appreciate the value of the things you already own.

你最理想的工作环境是什么? 🔗

一间采光充足的房间,面积不宜大于四叠半(因为空气中需要保持一定的思维浓度,房间太大会思维涣散)。

有 Wi-Fi ,电脑,纸笔,蓝牙音箱就够了。书桌上要有奇奇怪怪的小装置,乱一点比较好。

四面八方都可以贴便条,书写,画画。

有咖啡或者零度可乐。

有猫。

你都有哪些工作/生活习惯? 🔗

随身带便条和笔;及时整理(习惯尚在养成中)。

你平时获得灵感的方式有哪些? 🔗

主动「获取」的灵感大多数是在工作中的,其实更多灵感会在日常活动中自然出现。想法是转瞬即逝的东西,需要及时记录。尝试过许多工具(Google Keep,纸质笔记本,Evernote,Bear……),最后还是 iOS 自带的 Notes 最轻量。

另外今年正好开始习惯用便条贴记录灵感,会随身带,上课/阅读/发呆的时候想到的点会直接写在便条上,放在一边。隔一段时间整理,或者做某一件相关事情的时候再捡起来看看这个想法是否还适用。

你如何理解「利器」? 🔗

自认是一个技术主义者,认同工具(或技术)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事方法。曾经十分在意工具的选择,总想用「最好」的软件和硬件,比如 UX 工具千千万,到底该选哪一个。

后来去实习才发现这种纠结没有必要,每个项目实际的 Workflow 都不一样,市面上同类工具的内核是一样的,每次选用一个对于团队来说最合适的就可以了。没有什么是「最好」的,有时间纠结工具,不如赶紧行动起来,试错了再换工具也并不迟。

推荐一件生活中的利器给大家。 🔗

首先建议逛逛日本的百元店,家庭主妇智慧之结晶,日本人在 6 元人民币的成本之内做出的「小设计」许多都非常巧妙。

Digital thing 选择 iOS app :格志 Grid Diary (点击阅读: 格志创始人曹舒旻的利器访谈 ),一款日记应用,很久之前 IT 公论有一期采访过设计团队。视觉设计和用户体验都相当不错,陪伴我度过了一段明亮又晦暗的日子,推荐。

本文最初发表于「 利器volunteer 」。

点击 加入利器社群 ,你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利器。

我们也开了微信群,填写 利器调查 之后即可加入。

利器,创造者和他们的工具

网站:https://liqi.io;微博:@利器 IO

联系合作:bob@the-off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