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初发表于「利器x城堡」。
分享每周见闻,探索内心宇宙。《城堡》是一份每周更新的个人杂志,由阅读爱好者南百城制作。
本文来自《 城堡 38:阅读的荣光依旧 》。
图像: 🔗
Yu Nagaba (@kaerusensei) · Instagram 照片和视频
老牌 RSS 阅读器 ★ Reeder 4 发布。作者 Silvio Rizzi 是住在瑞士的独立开发者,类似于互联网领域的匠人,可以从作品中发现很多细节,以及不同于公司的个人化审美品位和坚持。
声音 🔗
私房歌 是一个坚持了相当长时间的音乐分享网站,每期有几首歌并附上简短评论。
2010 年 2 月开始更新 私房歌(一) 时站长写道:
开博第一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如今,作者已经更新到第三百一十期。
进入每期音乐后,侧边栏有博主心声:
夫乐者,发乎心也。发乎心者动人情。夫子闻韶而不思肉味;太白闻笛则苦思故园。音乐之荡人心魄、怡人性情,如是也。所谓高山流水,知音难觅,今吾辈爱乐之人集于此群,可称知音矣。正是:珍重浮生一段闲,聆音赏曲,方不负平生意。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网易云音乐等流媒体的音乐服务已经很完善,我依然寻找一些独立音乐网站,以及偶尔问朋友有什么好听音乐的原因。后者更像是客厅和书房,在那里听音乐和前者广场式的体验并不相同。广场上有段子和热评,但客厅和书房里有更多安静和志向。
也许,那些依然在购买实体专辑、黑胶唱片、纸质书的人也有类似原因。
视频 🔗
工具 🔗
Mouse Timer 是一款快捷计时器,设计目的是给那些不能理解时间长度的孩子「看见」时间。设置好倒计时后,整排苹果一个个被老鼠啃食掉,就好像时间在被啃食一样,使任务更有紧迫感。
我用它来代替相对单调的倒计时器。倒计时可以用于很多方面,比如起床。我发现闹铃只能解决醒来,而赖床则是另一个问题,这时设一个几分钟的倒计时是个有效的办法。时间倒着走和顺着走,似乎并不相同,类似于火箭发射、炸弹爆炸,具有一种紧迫感。可能是顺着走的时间让人觉得是在做加法,1-2-3-4-5,越来越多,而倒计时则是在做减法,5-4-3-2-1。
这款应用有个有趣的细节,最后的时间用一块奶酪来表示,如果在倒计时内做完一件事情,看着这口奶酪被吃掉,相当于脑补了某种奖赏吧。
在《奇特的一生》中,有这样一段话:
考察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作者似乎透过放大镜看到了时间,一分钟走进来了;一分钟紧接着一分钟绵绵不绝的流逝,但它不是毫无变化,对一切漠不关心地流逝,它关心人们是否重视它,它尽量延长自己,呈现出凝结块和空洞体结构有着某种含义,在作者眼前如果出现了思想的溪流,时间变的可以理解了?
这种高手已经不需要使用特别的工具,长时间的训练已经让他们能感受一分一秒的具体流逝,以及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普通人用手机应用、沙漏、倒计时,去「看见」和「听见」时间,都是通过「工具」辅助对时间的感受和注意力。
如果说「心流」是让人忘记时间来达到高效,适合更需要创意性的工作,那么这种强调关注时间来达成效率的方式,也许可以用来对付一些其它琐事。
摘抄 🔗
每年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都仿佛是一次证明,它试图让人们发现,阅读的荣光依旧。这份荣光,与抖音、快手、微博热搜的点击量不同,相比它们带给人们瞬时、短暂的快乐、兴奋,书籍拥有更持久,更能震颤人心的能力,这也许是每个时代都有许多人想要成为作家的原因。对抗时间,超越时间,让一些信念传递下去,似乎也成为一些人的信念所在。
《第一个人》(节选)阿尔贝·加缪 - 刘华(译)- 法国文学bot 微博
穷人的记忆本来就没有富人们的丰富,这记忆在空间的标识极少,因为他们罕离生存之地;同样,在时间里的忆点也少,他们过着一成不变的灰色生活。当然,还有情感记忆,据说这才是最可靠的,但情感在苦难与劳作中已耗尽了,在困苦中,它一下子就被忘却了。只有富人们才能追忆流水年华,对于穷人,逝去的时光只是死亡之路上留下的模糊痕迹。再说,为了能够忍受生活,不能有太多的记忆,要把握住每一天,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地过。
《一生的故事》 К. Г. 帕乌斯托夫斯基 - 非琴(译) - 俄罗斯文学bot 微博
我在想,要是有人对我说,这生活,连同它的爱、它对真理和幸福的渴望与追求,还有这夜间的闪光和远方哗哗的流水声,都是没有意思,没有意义的。不管是谁这么说,我永远都不会相信。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寻找爱情,只是去爱; 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工作; 你不再追求成长,只是去修。 那么,一切才真正开始。
(编者注:据未具名的知乎用户考证,这句话有极大可能不是纪伯伦说的。详细考证过程可移步知乎,查看具体回答)
四季轮回,生生不息。《四季书评》以书评为载体,以阅读为导向,亦古亦今,亦中亦西,不求新潮,不追热点,不隐锋芒,不媚权威,不设藩篱,不问出身,希望同世界各个角落的读者一同返回读书交流的初心。 嘤其鸣兮,求其友声。《四季书评》创刊,愿各界同道不吝赐稿,切磋琢磨。
艾略特·温伯格的这本小书其实是在探讨文学中非常本体论的一个问题:不同个体之间,从同一个文本得到的文学体验与感受如何通约?借由王维的《鹿柴》在不同时间由不同译者之手,被转化为不同语言的肌体,它们所传达的诗意与美,与王维最原初的感受究竟差距几何?诗是可以被翻译的吗?以及在阅读一首古诗时,我们可以选择进入的方式究竟有哪些。
上海地铁上的读书人:享受阅读的人,比想象中多 _翻书党_澎湃新闻-The Paper
2011年,荷兰摄影师 Gerritsen 曾在纽约地铁上拍摄一系列读书人的照片,并将之命名为「最后一本书」(The Last Book)计划。因为他觉得,纸质书已经濒危,每个地铁读者手中捧着的,都有可能是最后一本书。
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和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的教授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人们花钱越来越多,储蓄越来越少,因为他们只看到别人花了多少,看不到别人存了多少,并且社交媒体加剧了这一趋势。这就造成了一种名为「可见性偏见」的错误认识。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偏见正在改变我们的消费习惯。
人生发展的核心矛盾其实就只有一个,「我们和他人的关系」。这个矛盾又可以笼统地分为三个阶段:自我阶段,他人阶段和独立阶段。在自我阶段,我们是很自我中心的,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所以才需要上学、恋爱、结婚这些需要处理与他人关系的矛盾来修炼;到了他人阶段,我们又变得太谦卑了,只有他人,没了自我。我们觉得他人评价、赞许、关心很重要,生活在别人的目光和期待中;到了最后的独立阶段,我们终于能把自己和他人分开了。我们开始能够理解他人,但也更尊重自己。别人再也限制不了我们了,除非我们自己想接受这种限制。我们变得自由了,所做的事,也更发乎本心了。
我们正在创造一个新世界,人人都可以进入这个世界,而不必考虑由种族、经济力、武力、出生地而来的特权或偏见。 我们正在创造一个新世界,人人、处处可以表达他或她的信仰,无论这种信仰是多么古怪,而不再害怕被强制沉默或强制一律。
书评:
《这世界如露水般短暂 》 ,然而,然而… 🔗
第一次接触小林一茶是在 2012 年出版的 《简单的艺术 》 中,作者是住在日本,喜欢极简主义生活的法国女人,她引用了一句:
春至陋室中,无一物中万物足。
从那时起就对俳句种下了种子,最近看到小林一茶 《这世界如露水般短暂 》 ,连同一个系列中松尾芭蕉的 《但愿呼我的名为旅人 》 一起买下,算是买到两座森林。三大古典俳句大师,估计剩下的与谢芜村也会出一本,凑成一套。
此书名出自小林一茶一首俳句,翻译有很多种,我个人独爱这个:
我知这世界本如露水般短暂。然而,然而。
小林一茶的名字也有寓意:
信浓国中有一隐士。胸怀此志,将宇宙森罗万象置放于一碗茶中,遂以「一茶」为名。
他的人生算不上幸福,年轻时穷困,1814 年五十二岁才结婚,但后来三子一女都夭折,房子也被烧过。似乎也是因为如此,他才有一种从微小事物中寻找乐趣、发现宇宙的能力。
对于什么是俳句,撇开专业解释,有人说类似于一个小孩指着某样事物开始单纯的解释。
在城堡第28期中,我分享过阅读《石川啄木短歌》的体验。形式是看完、摘录,大概领悟一点精神气,趁着还没散,然后根据自己的经历,找一些片段。并不在意规则,限制自己只能用三行字表达,写完后偶尔调换下顺序,能有些意外的效果。
对我这种业余爱好者可能都算不上的人来说,短歌、俳句在我眼里都是一句话断三行,精简表达的一种文字工具。类似于找到一堆文件,然后使用压缩工具将其压缩,尽量无损,确保多年后解压时也能获得足够丰富的信息,如果还能有额外的趣味,那就是成功的压缩。
日本俳句学者山下一海,曾以一个字概括古典俳句三巨头特征:
松尾芭蕉:道
与谢芜村:艺
小林一茶:生
读完本书,我感觉小林一茶之「生」,更具体来说是生之乐趣。虽然人生苦长甜短,但所谓意义,总归是往甜处里寻。从漫长又如露水般的生活中取材,每一处留心过的瞬息都可以成为一首俳句。小林一茶一共写下了两万多首俳句,在俳句的世界里,他得以对生活获得多一些的掌控,也「压榨」出了更多的宽广和乐趣。
比如:
在春天
有水的地方
就有暮色流连
比如:
真不可思议啊!
像这样,活着——
在樱花树下
又比如:
尿尿后——
用斜落的阵雨
洗手
我喜欢的还有他写动物的部分。一茶三岁丧母,下面这段据说是他六岁时,穿着旧衣服孤坐一旁,表达孤儿对孤儿同情的句子:
来和我玩吧,
无爹无娘的
小麻雀
总体还是偏向积极和阳光,有点和生活互开玩笑的意思:
小蜗牛,
一步一步登上
富士山吧
对待死亡也比较随性:
当我死时
照看我坟——
啊,蟋蟀
关于猫:
睡醒后
打个打哈欠——
猫又去谈恋爱了
关于蚊子:
山中的蚊子啊,
一生都没尝过
人味……
还有蜘蛛:
屋角的蜘蛛啊
别担心,
我懒得打扫灰尘
日志 🔗
看到松浦弥太郎新书 《把自己当作公司来经营》 ,突然又想起记录城堡成本这事。
Ulysses 写作应用,218 元/年
MarkEditor 写作及网站数据同步:356 元,后续云服务价格暂不确定
Bitcron 网站流量费用,暂缴 100元 ,后续价格不确定
Cmd Markdown(作业部落)写作应用、网站、图床、备份,高级会员 99 元/年
Pixelmator Pro 图像编辑,买断价格:258元
网络辅助应用:240元/年
Eagle 图片素材管理 买断价:199 元
暂时能想起来的相关度较强的费用大概是 1500元。其实主要成本是时间,以及我做这件事的机会成本。
目前收到的赞赏大概是一百不到,其中有五十块可能都是一个朋友发出,评论也就是十多条的样子,感谢赞赏和评论的朋友。
在日志里添加成本这一项,就跟一个人开始学会记账一样,数字多数时候比文字更精确和直观,没有任何虚伪做作的可能。
如果我把自己的收入用图表画出来,那么最高的年份是我几乎不看任何书也不写东西的时候;继续把自己的快乐和某种存在感曲线画出来,这个数字则是相反;当然,这些数据也没这么简单,影响因素也并不单一,这里不过多解释了。
文档信息: 🔗
《城堡》是一份每周五更新的个人杂志,暂以「分享每周见闻,探索内心宇宙」为主题,想要查看往期可以移步: 个人网站
我,91 年、男,正在写作、阅读、玩苹果、书店搬砖
本文参与了 「利器x计划」 ,更多内容请访问: 利器 - 创造者和他们的工具 。
◇
点击 加入利器社群 ,你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利器。
◆
利器,创造者和他们的工具
网站:http://liqi.io;微博:@利器 IO
联系合作:bob@the-off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