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分析-输出行动,用工作流思维去创造 | 利器访谈:海程,战略分析师,创业者,无线游戏探索者

Apr 25, 2019 00:00 · 2723 words · 6 minute read

Photo by Pierre Châtel-Innocenti on Unsplash-pichi

本文最初发表于「 利器x创造者 」。

介绍一下你自己和所做的工作。 🔗

我是海程,现在在一家 D 轮公司做战略分析师。之前在得到和某咨询公司。

做过分析师、财务分析、产品经理、供应链,算是前中后台都做过吧。现在自己有一家小公司,和朋友一起探索。

你的职业生涯的转折点是什么? 🔗

16 年在选择做投行还是创业公司时,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愿意一辈子当一个师爷?还是去创造自己的东西?我选了后者。

工作中的一天你是怎样度过的?周末呢? 🔗

一般晚上 10 点睡,早晨 5 点半醒。如果过了 10 点,就晚一个睡眠周期(1 个半小时)。

由于我的工作非常自由(没有打卡,公司离家两分钟),有需要开会的时候再去公司,所以节奏会很风骚。

偏好早晨起来整理好以后开始工作,一天高效工作 6 小时,理想中中午 2 点结束一天的工作,然后想做什么做什么(读书,思考,散步,喝酒……我设置了一个可以随机选择的捷径);

周末也是早起工作,不过也会留出相对多的时间去玩。有特色的是周末会设置一个时段的 Sabbath(安息日),真的啥都不干。

你都有使用哪些硬件? 🔗

由于工作非常自由,而且我喜欢到处玩,所以非常注重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下也能有效工作,我对硬件提出了 3 个明确的技术目标:

  • 背 Cote&Ciel 双肩包一上午不累:不能太重
  • 在 1 分钟内展开一个我不用弯腰驼背的工作台
  • 不需要任何的外接线路:非常讨厌电线

基于这 3 个技术目标,系统由这 6 个硬件构成

  • 一台  Thinkpad Carbon X1
  • 一台  iPhone 8  :太大握着不方便
  • Logitech K380 蓝牙键盘:不用连线
  • Master S2 鼠标:不用连线
  • 三角支架:提升笔记本的屏幕高度
  • AirPods  :不用连线,手机和电脑都可以连接。

而这套系统还可以被延展:

  • 如果在家,我还会加上 MacBook Pro,蓝牙键盘和鼠标能同时控制三台电脑
  • 在用 Excel 做财务模型时,我还会接入一个大屏幕

软件呢? 🔗

03-pichi-pichi

和设计硬件系统一样,想清楚要什么。时间和知识整理本质做的就是三件事:

  • 收集:各个角落来的信息都不会被漏掉
  • 分析信息:定义问题、拆解问题、提出假设、解决方案
  • 输出行动:行动起来,但能够不断反馈结果,进入收集阶段

基于这 3 个技术目标,它们的本质简单到发指

  • 收集:收集箱
  • 分析信息:具备存储功能的工作台
  • 输出行动:自然式思考和工作流思维

所以我的软件系统用起来也相当简单:

  • 收集:用 Siri 收集到「滴答清单」
  • 分析信息:用「纸」画脑图,需要长期存储的话放在石墨,再绑定在滴答清单
  • 输出行动:如果做过,就从石墨调用工作流,否则就「自然式思考」(成人本能带有预设的思考)

清楚了目标是什么,工具完全可以任意切换的:

  • 收集箱的「滴答清单」可以被替换成:Omnifocus/Todoist / Things / 2Do
  • 工作台能够被替换成:worktile / teambition/ TRELLO / Omnioutliner / Ominiplan / XMind + 幕布 / WPS
  • 输出行动能够被替换成:Everything /  Alfred  / 苹果捷径(Workflow)

你常关注的信息源都有哪些? 🔗

我的方法也是基于目标反推,我有一个幕布文档,里面有我所有关心的问题,细到「如何用捷径返回到桌面」,而不是「学习捷径」。

由于问题高度导向性,我是以问题为驱动去找信息,常规关注的信息源是写了一套 SOP ,看行业里各种友商动态,一周刷一次。

不过我特别特别喜欢看果壳的物种日历,超爱介绍各种小鱼小虾小植物的文章。

你最理想的工作环境是什么? 🔗

理想工作状态是在有山有海的地方(比如加州),在太阳底下边喝酒边工作,会很有创造力,工作有点困了,可以直接享受加州下午 4 点的阳光。

还有就是没有 Deadline,纯凭内在驱动力做事。

你都有哪些工作/生活习惯? 🔗

  • 记了五年的「起居注」(几点几分干什么的时间日志)
  • 有一套游戏化系统,每天完成各种任务升级打怪
  • 对物品和信息的高度断舍离
  • 每天开五次微信
  • 日常日程不计脑子,全部在捷径里
  • 每周做滚动四周的计划,并且结合「起居注」复盘

你有哪些属于自己的一套方法/理论? 🔗

我对这个世界抽象了一个公式:达成目标 = 可用时间 * 单位时间效率 ≈ 实现使命

而基于这套逻辑,游戏胜利的关键是:

  1. 目标尽可能少而精,越少越容易实现;
  2. 提升可用时间,每天能投入的时间越长,获得越多,越容易实现;
  3. 提升单位效率,是加快「输入 - 整理 - 输出」各个环节的速度,没做过的快速想出来,做过的用背景知识和自动化解决;
  4. 看清楚使命是什么,看清楚显性的目标下面是什么

而他们分别对应的是,「目标」、「自律」、「系统」、「觉知」:

  1. 用 MVP 快速砍掉一大批非主线目标,并且把主线目标和匹配主线找资源的目标分清楚;
  2. 我在过去 5 年发现最有意思的一点,身边最优秀的人也很难每天都高效工作 6 小时,换而言之,大家加班谁也别骗谁;所以我使用了一套相当反常规的任务体系,没有 GTD 的下一步行动,完成当天最重要的事情,就启动捷径选个自己会玩得开心的事情;不过我对生命长度设置了非常严格的抓手,现在在研究生物黑客中;
  3. 我给自己搭了一套效率系统,重复的事情能尽可能地自动化搞定,所以每天早晨就坐在窗边,想着今天最重要的事情怎么做就好,想清楚了利用语音输入快速输出,然后电脑改改发出去(自己做过测试,一个南方人平均说话速度 250 字/分钟,正常边想边写东西 1000 字/小时,差距非常大);如果有意外中的事情,特别紧急的进入应急流程,如果不急,就该拒绝拒绝,该外包外包;
  4. 我在过去 5 年里给自己搭了一个叫「起居注」的时间日志,记自己几点几分干什么,刚巧我还接受了 5 年的心理咨询,所以我最终对自己有什么预设,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有了很强的感知,我尝试去看有限的游戏背后还有什么。

你平时获得灵感的方式有哪些? 🔗

和脑科学专家专门聊过,如果把思考方式当成 100 分:

  • 无理由试错(比如玩密室你用钥匙捅同一个钥匙孔十几次):40 分
  • 自然式思考(成人本能带有预设的思考):60-80 分
  • 内观/冥想/禅修:100-120 分

冥想虽然好,但需要大量背景知识,而且想出东西的时间不可控,在有 Deadline 的时候需要自然式思考。

所以我获得灵感的方式是:

  • 平常有啥想到零散的灵感,用 Siri 加载到收件箱里集中处理
  • 日常级别的解决问题,全靠当下的觉知;重复事件靠工作流无脑提醒;但难题,我会尝试打破自然式思考的预设:这件事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这个地方我们就一定不能做(参考 Elon Musk 在洛杉矶挖隧道的故事,所谓创新思维就是把自然式思考的预设撞碎)
  • 每周给自己留一点时间冥想,每年会去一次 10 天的内观

你如何理解「利器」? 🔗

本质是控制管理成本,达成目标的最短路径。

每做一件事,思考目标背后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基于目标,找到最适合的利器/解决方案。

推荐一件生活中的利器给大家 🔗

我们的大脑,我们对怎么用好这个小海绵的了解太少了。

知识工作其实就是「输入输出」和「产出」有效信息的过程,而电脑是一个输入输出的终端设备,他并不能取代脑子思考问题。

点击 加入利器社群 ,你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利器。

利器,创造者和他们的工具

网站:http://liqi.io;微博:@利器 IO

联系合作:bob@the-off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