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器访谈 | 邓布利多,新闻民工、新媒体狗、非著名圈内人贩子

Mar 13, 2017 00:00 · 4181 words · 9 minute read

836872356289339917

本文来自「利器社群计划」,本计划鼓励更多的组织或个人,在自己的平台上分享创作时使用的工具。 加入我们: https://liqi.io/community

昨天几乎全程在路上奔波,全靠星巴克和肯德基支撑,好不容易晚上吃了点好的,却意外被食物轻而易举地填满了胃,拔完智齿后可能真的从里到外都瘦了一点吧(体重秤:你只轻了一斤好伐)。

回到家里瘫进沙发,拿起手机从上个时间点开始回顾可能错过的各类消息。虽然 FOMO(Fear of Missing Out)本身就是心态作怪,但如果实在无法摆脱这种焦虑,试着利用碎片时间集中浏览亦不失为折衷的好办法,与其同样不懂得如何利用那些间隙,倒不如随心所欲为宜。

刷完了朋友圈,还有无数打着小红点的公众号需要清理。往下翻到「离线」杂志半个月前推送的停刊公告,打开再读,仍然是百感交集:和那些影响了我的很多阅读实验一样,离线也成为了失败却未完的创新(「离线」主编李婷)。

从「 1024·人与机器共同进化 」到「 离线 」,从纸质版到电子版,作为前媒体工作者,我始终留意离线团队的动态,也义务做了一些推广,北京新媒体故事之前分别推送过前前司同事对他们的专访还有招聘启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前面两条超链接回顾下。

「离线」虽然停刊,但其「发掘技术背后更人性的一面」的精神得到了延续。在搜索引擎中查找「利器」,排在第一位的选项就是离线团队在编辑书稿之余打造的另一个副产品:邀请不同领域行业的创造者介绍他们和他们使用的工具。

我每天都抱着「水平有限,围观学习」的心态浏览、学习和借鉴,决定完成今天这篇山寨版「利器访谈」,只是想用自己的方式向离线团队及离线杂志致敬。不过据说自问自答也可以试着投稿,好吧,我尽量认真写,争取也有登上「利器」公众号(liqiio)的那一天:)

介绍一下你自己和所做的工作。 🔗

我出生并成长于「不怕死、耐得烦、霸得蛮」的湖南省内一个四线小县城,初中时正好赶上哈利波特大流行,又因为这个姓氏被热心同学叫成「邓布利多」。平时身边朋友都叫我「老邓」或「邓老板」,无所谓啦,反正我也不太喜欢直呼其名。

今年应该算是我毕业参加工作的第五年,概括起来就是时间不长、经历不少。我在北京上的大学,专业是编辑出版学,但最终我仍然选择了做新闻,不过大部分时候我都没有出现在一线,先是网络编辑,后来是新媒体编辑,到现在干脆就被行业淘汰了哈哈。

毕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 2013 年加入《财经天下周刊》,同年底回到长沙入职本地最好的城市生活杂志《晨报周刊》,2015 年下半年又从这里离开入职一家商业零售公司尝试品牌推广方面的工作。目前处于调整观望期,希望趁年轻可以多做一些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事情。

我觉得自己还……挺热爱工作的(脸红)。以前在媒体的时候,除了上班改稿子找选题,下了班回家还是喝茶看书找选题。听说最近各种改编「一人我饮酒醉」很火,是不是可以再出一个新版本了?

你的职业生涯的转折点是什么? 🔗

目前看来挺平庸的,别人经历的那些大起大落,当下的自己还无福消受。简单说几个吧,我还挺遗憾 2011 年实习后期没有及时调整心态,整个人很消沉,最后居然稀里糊涂匆匆报名考研,错过了很多积攒从业经历的机会。

还有一个转折就是离开北京回到长沙。这是一个不太容易做的决定,尽管北京机会多空间大,但现在往回看,很多人纠结的房价和雾霾问题并没有困扰我很多,更何况当时自己心仪的媒体在召唤,跑起路来总算比香港记者快了一次。

现在可能需要第三个转折点出现了,嗯。

你都在使用哪些硬件? 🔗

292444901718929906

丑话说在前面哈,以下是我最心虚的几个环节,写得不好还望轻喷。

Retina Macbook Pro 2015 Edition(16G 内存定制)。去年有朋友所在的创业公司因为业务调整要裁掉一堆程序猿,电脑只能超低价出,于是我就接盘了。其实之前已经用了一年多 2014 款,但新款(当时还是 2015 款)SSD 性能更好,同时延续了轻便省电还能装逼的特性,简直无法拒绝,绝对主力机。

Thinkpad T410。2010 年购入,前任是一台苏宁特供 Acer 笔记本,不到 2 年被玩坏,咬牙花 7600 买了这台水货 TP。键盘好评,使用期间从硬盘到内存全部升级,唯一不足是风扇耐用性欠佳,1-1.5 年要更换一次。2015 年初上手 MBP 后没多久风扇再次出 bug,干脆暂时丢家里养老,不过今年春运抢票时用的软件只支持Windows,被迫重新请出山抢了好些高铁票。打算等有空的时候再做一次维护,毕竟连联想公司的人都劝我好好留着用,TP 后续机型实在是……啧啧。

iPad mini 4。第三台平板电脑,此前分别是 2011 年的 16G iPad 2、2014 年的 32G iPad mini 2,去年国庆前买了这台 64G,目前剩余空间还有 10G。iPad 于我基本上就是他人手中的 Kindle,只不过懒得为阅读重复投资,而且欠下的书债好像和使用什么终端并无关联。这部 iPad 里的未读可能不少于 400……吧,唉。

iPhone 6(美版二手)。其实我第一台 iPhone 是 2014 年底买的 32G 美版 5s,因为装宽带选了电信套餐发现不支持 4G,于是第二年开春又收了 64G 的 6,目前还在用,主要是联通号备用机兼各类 app 测试机,年前换过电池待机很稳,iOS 10 虽然很烂,但卖出去的钱又买不到这两年过气的安卓旗舰,还是不折腾了。

iPhone 6s。64G 容量主力机,冲动消费的结果,看到京东 24 期免息分期就剁了。感觉硬件略好于 6,其他亮点有限,省心是唯一的安慰剂。

EMIE SOLO ONE 蓝牙音箱。我对音质要求不太高,因此没怎么花钱买音箱,这是参加活动得的奖品,听流行音乐足够,圆润木质造型很讨喜,适合简单装修风格的房间。

Tiinlab UT531 入耳式耳机。如上,我对耳机的要求也很低,苹果原装 EarPods 基本够用,但作为活动奖品(别问为什么这么多奖品,偶尔人品爆发)的这条 Tiinlab 耳机同样无法挑剔,至少它没有让我讨厌入耳式设计,而且隔绝外界杂音的效果非常好。户外需要沉下心工作的时候会拿出来用,众声喧哗的环境配合骚绿的颜色简直无法直视。

PICOOC S2 智能体脂秤。中文名叫「有品」,价格也很「有品」,天知道我当时为啥要花将近 400 块买一个秤只是为了敦促自己空闲时减肥!讲道理,秤的颜值还有 app 的 UI 设计并不差,2 年来几乎没出过问题,电池也是前一阵子才换的。现在压力都在肉上了,不过对天发誓我真的比瘦了……

软件呢? 🔗

我用软件基本上随大流,从 Windows 到 Mac 变化不大,无非微信、网易云音乐、印象笔记/为知笔记、Chrome、迅雷、射手影音啥的,针对 Mac 分享一些吧:

Get Plain Text ,相当于过去的「网络编辑工具箱」,复制就能清理格式;

Magnet,一键快速分屏,比如我需要左边开微信聊天右边码字的时候;

CleanMyMac ,付费买的清理软件,比 360 之流好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泼辣修图 ,特价时收的,平时发微信需要简单滤镜后期用一下,摆脱了逢修图必导入手机 VSCO 的生活;

YoMail ,看过别人分享后尝试用的邮件客户端,不光可同时管理多个邮箱(Gmail 可以免翻墙查收),还提供网页版微信登录功能,双开从此不烦恼欧耶;

Setapp ,最近刚注册试用中,好处是每月支付 9.99 刀就能获得众多知名 Mac 应用的使用权,别嫌贵,很多 app 单价都不止这个数。

我的手机里装了 300 个 app,不过常用的还是那几个,比较有特色的提一句:

轻芒阅读 / Mono / 犀牛故事 /开眼,加上微信读书,手机看文章看视频基本上就靠他们了;

票贩儿 ,金牛座看电影喜欢先比价,之前用过一个叫「赐座」的好像没了,这个体验一般,毕竟各家还有特惠不一定能及时体现;

小密圈,需要花钱才能进的知识社群,最早看冯大辉推荐的,身边最近陆陆续续有朋友搞起来了,我也加了一个群围观;

Bear ,苹果全家桶通用的笔记整理&写作应用,这条微信就是用 Bear 写好的;

PESCM ,实况足球经理,玩了两年的游戏,目前的代言球队是利物浦,曼联球迷表示心情复杂哈哈哈。

你最理想的工作环境是什么? 🔗

看过网上介绍了很多「别人的公司」,不过其实过去市场化程度高一些的媒体工作环境都挺不错。我在晨报周刊的时候搬过一次办公室,从一个大开间搬到另一个更大的开间和两层 Loft,虽然是加盖的新楼层但天花板被刷成了天蓝色,还布置了一个摆放着沙发和吧台椅的休息区,没有格子间的开放式办公让人心情很好,不足在于我的位置夏天很容易被晒到,冬天空调不能及时开放,半夜 3 点改稿子分分钟怀疑人生。

就我个人而言,只要办公室陈设不 Low 即可,真正理想的还是不受约束的工作时间(说人话:不要打卡)。媒体人作息几无规律,每周总有几天需要早出晚归,这样的生活几乎将人惯坏,无论何时何地保证在线的职业要求,首先离不开轻便好用的随身装备,其次就是立刻找到有 Wi-Fi 的场所投入工作。因此也可以说,若工作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尽管拖延是圈内一大恶习,但我们也懂得何为爱岗敬业。

你平时获得工作灵感的方式有哪些? 🔗

我性格很急躁,而且抗压能力有待提高,如果情绪不稳定基本上要捅娄子,更别说找灵感了。喝茶看书是分散注意力同时集中精神的一种方式,有针对性地从书中寻找答案,本身也是获得灵感的途径之一。

剩下的方法就比较「搞」了:洗澡、做饭、星巴克。我发现最近几次一些有价值的想法都是在洗澡的过程中冒出来的,可能水汽氤氲时整个人很放松,不会像平时那样紧绷着,大脑因此给出了积极的回报。另外我不拒绝在家做饭,一个人也好两个人也好,哪怕饥肠辘辘都应该有耐心完成,吃饱喝足心情愉悦,灵感就会从生活的枷锁中解脱出来。

去星巴克或者咖啡馆就是外出工作时的首选了。2015 年那次离职前,我经常不想呆在办公室,带着书和电脑全长沙到处找环境不错的咖啡馆,居然真的有不小的收获。不管去星巴克还是别的独立咖啡馆,我首先根据当天的状态要浓度或高或低的咖啡,然后坐下来打开电脑查资料、写文章或者看书,总之会努力与之前的环境切割开,在新的世界里完成最紧迫的任务。

​推荐一件生活中的利器给大家。 🔗

一支钢笔搭配一本好用的本子,从此沉迷书写不能自拔。小时候经常被家里人训斥说不知道好好用本子,到如今也没有明显改进,目前用的这本最初留下竟然还是 2011 年刚开始实习时记录的选题。这种情况自去年女朋友送了一支太空灰配色的 Lamy Safari 钢笔给我之后好了很多,起码现在自己更愿意经常拿起纸和笔写写画画,相比电脑和手机上存而未读的海量信息,顺滑的书写体验给人留下的记忆更加深刻。且不论能否带来更多的积累和灵感,至少生活中又多了一条有趣的日常,已经很好很好了,咱们普通人要的不就是小确幸嘛。

点击 加入利器社群 ,你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利器。

我们也开了微信群,号内回复「 社群 」了解更多。

利器,创造者和他们的工具

网站:https://liqi.io;微博:@利器 IO

联系合作:bob@the-offline.com

20150914.Q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