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你自己和所做的工作。 🔗
Hello 大家好,这里是 Megabits。目前人在日本,学生です。工作上且谈不上,不过这几年下来确实是做了不少事。
开发方面作为个人开发者制作了一款功能完整又不失交互仪式感的番茄钟 PomoNow ,尤其对 Watch 版本下了很多功夫,可以非常流畅舒服的使用。最近时间管理不像以前那么火了,但我还是很想完整的完成我的这个作品。目前写代码的时间呢主要花在这款软件的 Mac 版上,新的 App 也在计划之中,希望可以尽快完成。此外我还在维护 ARU 贴纸的 iMessage 版本 ,当然贴纸的原作者不是我,我只是维护这个版本而已,拜托大家不要再用大佬的眼神看着我了。
除了写代码的部分,我还在少数派写作,这次的 《思维导图这样画最有用》 算是我最近的一个大工程了。平时主要还是以写折腾文为主,早年硬件条件不是很好的时候,靠折腾解决了很多问题,也很希望我的文章可以帮大家解决一些问题。
此外我还和朋友 Mutnau 做了一档播客节目: Untitled TechTalk ,简称叫 UTT。现在的科技播客遍地开花,大家的选择特别多,内容重复的可能性也很高,我们也是希望能做出一些不太一样的东西。我们播客的特点主要是比较逗逼,因为我们两个人都比较逗逼,所以节目自然而然的也就很不正经了。我们希望能够在众多一本正经的科技播客中树立一个不正经的旗帜。如果你想要在通勤路上换换心情的话,我们的逗逼闲聊科技播客应该会是你想听的类型。
作为生活在八线城市的一个一心写代码,不喜欢应试教育为做题而学习的「蠢货」,我在应试这件事情上一直都做的不是很好。加之中国大学的自主招生只重视能按题判分的算法考试,我被扔到了一个看守所一样的大学。在这个大学生活一学期之后我终于无法接受这里的管理方式选择来日本重新开始,如果有朋友好奇这是一个怎样的大学的话,可以来看看我的这篇文章 「如何在一个极偏执的大学里笑出声来 | 2016 与我的数字生活」 。
关于最近的状态,我刚来日本不久,最近非常忙,忙学校的事情以及各种写稿。嗯,真的是非常忙。
你的职业生涯转折点是什么? 🔗
作为一个学生也不算是有什么职业生涯,但如果非要讲的话,转折点是从开始做自己的第一个 App 开始的。
我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接触编程的,初中的时候和朋友一起尝试很多有趣的事情,什么做网站啊,什么做播客啊,什么做游戏啊。每到什么大课间啊,体育课啊之类的时候,我基本都在和朋友拿着一个小本讨论产品细节。当然了,不管是因为能力原因经济原因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从来就就没有一件事是成功的。因为并不了解大家都在做什么,加之家长和老师的管制平时很少有时间上网,大部分时间其实是在闭门造车。我们每天都像地下工作者一样,中午一边在班级电脑上写代码做设计,一边找人监视班主任的行踪。下面这张图是我们初中时候曾经计划过的一款中国风解谜游戏的封面。
这样非常努力但一事无成的日子一直持续到高中,在初中没有苹果设备的时候我就知道 App Store 的事情,苹果的开发者们做出来的 App 不但要能够做出有用的功能,还要能够让他们做出来的软件为人服务,制作出用户体验优秀的 App。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高二的时候我终于说服家里人给我买了一台 Mac mini,之后自学 Swift,还有 UI 设计的一些东西,开始做自己的第一个 App。虽然说现在自己看起来当时界面的设计实在是撑不上好看,但确实是我第一个自己完成的产品。
之后我的 App 被少数派推荐,我开始被这个世界所知,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朋友。了解大家在做什么之后也做了各种各样以前从来没想过的事情,有了自己的用户和可以努力的方向。
工作中的一天你是怎么样度过的?周末呢? 🔗
工作的话,就以来日本之前在家等签证的那段时间为例吧。我一般会每天只会主要做一件事,假如今天写稿的话那就一整天写稿为主,今天写 App 的话就一整天写代码为主。如果有些必须要某一天做的事情,就会在 Todoist 里面写好,之后按时间做。没有什么清晰的双休日。
之前曾经想过让自己在周末的时候什么都不做就好好休息,但是我是那种只要前一天有事情没做完就会一直想着的人,所以很少能真的放松下来。
从一天的角度来看,因为写代码的时候晚上效率比较高,所以经常修仙(熬夜),等我起床的时候一般就是中午了。之后边看视频边吃了早饭(实际上是午饭)然后就开始计划今天要做的事,之后就一样一样的做这样子。如果这一天的事情没有那么多,我晚上就会在睡觉之前看看书,听听歌,看两集 南方公园 之类的。I’m going down to south park, gonna have myself a time ~
你都有使用哪些硬件? 🔗
我平时使用的电脑是 2015 年的 MBP 15 寸顶配版本,预计会继续用很长时间。除此之外高中家里买的那个 Mac mini 现在被我作为 NAS 使用。平时在抽屉里一直开着机,用于远程备份文件以及晚上下东西什么的,非常好用。
手机是 iPhone 6s Plus。最近 iOS 11 的更新让很多运气好的人手机变快了,也让很多运气不太好的人手机变卡了,还好我是前者。
Apple watch 使用的是一块二手的一代,现在用起来已经非常卡了,准备过一阵子换一个。
平时读书是用一台 Kindle PaperWhite 2,其实用 Kindle 看书在国内还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因为很多的书都不出电子版,这个真的很坑。所以即便有了 Kindle,还是会有很多的实体书给我的搬家增添困难。除了用 Kindle 之外,我还会用我的 iPad Air 2 来看 PDF 格式的书,iOS 加入了分屏功能之后,可以一边看书一边记笔记,也是非常方便的。
我这个人平时还会鼓捣一些 Hi-fi 设备,平时使用的声卡是 乐之邦的 10F ,这款声卡的推力非常不错,支持硬解 DSD,声音上来说很适合拿来听弦乐。不过乐之邦有一个一直都有的毛病就是操作的设计非常蛋疼,有时候固件出问题了还可能会突然大声炸你一下,希望他们之后能好好解决这个问题。
耳机使用的是 AKG k240s ,一款监听风格的耳机,在人声的还原上非常不错。比起大手办(k701)比较刺激的声音这款耳机的声音要柔和一些。
软件呢? 🔗
软件的话在写作的时候我主要使用 MWeb ,这款软件在 Mac 上的 UI 非常统一,有很好的沉浸写作体验。iOS 上写作主要用 Letter Space ,移动端上这款软件的体验要比 MWeb 的 iOS 版本好很多。不过这样用两套软件的问题可能就是得在他们之间同步文件,不过还好大多数时候我都是在电脑上写作。
写代码的话因为写 iOS 主要还是 Xcode,如果说一些周边工具,那么 Git 客户端我主要使用 SourceTree (希望开发商可以把这个像厕纸一样的新图标改一改)。在写网页或者其他的东西时候我使用 VSCode ,我非常喜欢它的 UI,自觉比 Sublime Text 好看。
平时的任务管理主要用 Todoist 和 Clear 。虽然 Clear 好久都没有更新过了,但依然非常好用,我在这款软件里记录我各种需要列表的东西,比如读书和写作的灵感啊,长期计划要完成的项目啊,书单啊什么的,其实是相当于 GTD 里面的收集栏了。Todoist 主要用来管理日常事务,每天会把当天要做的事务写进去,然后一样一样的完成。
记笔记我依然在使用印象笔记,但是因为其功能越来越臃肿还有登陆限制的原因,我基本上不会去碰他们的官方客户端,在 Mac 上我使用 [Alternote](https://(https://alternoteapp.com),在 iOS 上,我使用 Matcha 3 。用第三方客户端不仅好看,也可以避开印象笔记免费账号的登陆设备数限制。
因为我个人在学习日语,这里再说一说我自己在用的字典吧。首先是物书堂出品的 大辞林 ,非常权威的一本词典,而且具备手写输入的功能,非常方便。双解词典常用的是 MOJI 辞书 ,如果你想输入日文汉字但是不知道怎么打的话,可以用简体字或者繁体字代替,它可以自动转换。另外最近辽宁人民出版社新推出的[新日汉汉日辞典](https://(https://itunes.apple.com/cn/app/新日汉汉日词典/id1240708552?mt=8)也是一个非常权威的字典,推荐大家试一试。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工具,它都有哪些常见的优点? 🔗
思维导图对我来说是一种非常自然而然的工具,当你习惯了思维导图这种用发散和拆解来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就可以非常自由的使用这种工具了。
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对内容的简化与总结。打个比方,假如你前阵子读了一本很厚的书,你边读书边记了很多笔记,后来当你再来阅读回忆这本书的内容的时候,你发现自己又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在理解自己的笔记上。这其实是一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使用思维导图我们就可以把书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用尽可能短小的关键词和这些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的表示出来,这样在回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做到对笔记的内容一望而知,不再需要花费二次理解的时间了。
当然这只是外部输入信息的一方面,思维导图还可以帮我们更好的解决问题。当我们遇到一个大问题的时候,常常会因为不知道怎么解决而不知所措,这个时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问题拆解成多个方面多个问题,一一解决。思维导图在解决问题上正是蕴涵了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它鼓励你从一个中心主题上不断的延伸分支,提出关于主题的多个问题,提升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思维导图还有一个优点就是随时随地。虽然画出逻辑清晰又美观的思维导图是一个非常棒的目标,但是思维导图并不局限于什么软件或者工具,你可以随时随地,随手去做这件事。当你遇到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哪怕是在一张餐巾纸上也可以画思维导图。
你都是如何使用思维导图来辅助解决工作/学习/生活问题的? 🔗
当我在构思一件事情的时候,我常常会用思维导图来辅助思考。比如说这次撰写思维导图的付费教程,关于这个教程该讲些什么,我就画了个思维导图。我联想到了这个教程应该覆盖到的各个方面,又在每一个方面下面思考这个方面应该覆盖到的细节。最后的草图是下面这个样子的。
此外我还经常用思维导图来做读书笔记,对于理论性比较强的书,我时常会画思维导图笔记,比如说下面这张图是我给《设计的教室》这本书画的思维导图。
除了直接使用思维导图,我还会在做其他的事情的时候使用思维导图的思维方式。比如说去年我去杭州参加 Connext 青少年科技大会,作为第一个演讲者我需要写好全文的文字稿。一般来讲应该是一个部分一个部分的按顺序写下去,而我选择了先写大概再扩充内容的方法,这样就可以让我更容易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发散,写出更加具体的稿子了。
你的理想工作环境是怎样的? 🔗
我喜欢安静宽敞的地方,虽然写稿写代码的时候总是坐在桌前,但假如可以经常起来在房间里走走也许会有很多灵感吧。如果有个对着外面小园子的落地窗就更好了,下雨的时候风景一定很美。晚上的时候就开一个台灯,我现在也喜欢这么干,有台灯的时候基本上不会开房间里的灯。只有桌子这里亮着的话会让我更专注于工作。
对于设备条件来说,我希望有非常快的网速,人体工学的桌椅,如果有个大桌子上面再有多几个显示器方便看东西就好了。
你都有哪些工作/生活习惯? 🔗
最近这一年生活的各种变化让真的改变了很多原有的生活习惯,但还是有些生活习惯一直没有改变的,比如每天睡觉之前的听歌时间,基本上我都会带上耳机听一阵子歌在睡觉。我个人比较饭 坂本真绫 ,准备赶明年的演唱会去听歌玩一玩。
还有一个习惯是关于整理文件的,如果你看过我电脑里的文件的话,就会发现我的文件都整理的特别整齐。这是我从很早的时候就有的习惯,我最看不下去的就是那种满桌面上都是文件的电脑,每次看到我高中一个哥们的桌面我都会感觉浑身不舒服。
你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
需要灵感的时候我经常会看看别人都做了什么,比如我想要设计一个新 UI,我就会跑到 dribbble 上去看看同样的主题大家都做出了怎样的设计,看了很多别人的想法之后也自己的 App 想要设计成什么样也就逐渐成型了。
对于软件要加新功能的部分,我经常会在使用自己 App 的时候想想现在有没有什么没有做到的,现有的功能有没有什么还可以改进的,想到之后就会立即记下来。也许这种经常问自己问题的习惯也和用思维导图用的多有关系吧哈哈。
另外,我觉得我灵感最多的时候是睡着之前的那一段时间,经常会躺在床上然后就一不小心想到什么可以做的事情,马上爬起来用 Clear 记录下来。
推荐一件生活利器给大家。 🔗
给大家推荐一款我最近刚刚买的耳机吧。
Final E3000 最近出的一款调音非常良心的耳机,日本卖三百大洋,中国加上关税什么的就卖四百大洋了。虽然耳机的素质还是三百块的素质,但是调音真的是超出了这个价格。尤其适合听女声的人声。性价比极高,非常推荐最近想换个小耳机的朋友去买一个。
◆
利器,创造者和他们的工具
网站:https://liqi.io;微博:@利器 IO
联系合作:bob@the-off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