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覔遇书屋店主、新媒体编辑

Feb 5, 2017 00:00 · 2096 words · 5 minute read

IMG_6351

🔗

介绍一下你自己和所做的工作。 🔗

我是苏州一家独立书店覔遇的店主老王,兼做民宿房东。在开书店前,我是自由撰稿人和新媒体编辑。对人文科技兴趣浓厚,曾帮一家科技网站写 App 测评,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到利器。我们书店最近也在做类似的访谈,采访那些优秀的阅读人,透过有想法的阅读人的视角与经验,呈现多元的阅读态度、阅读价值。同时我们也期望这些不同职业、背景的阅读人声音,可以摈除一些诸如「读书无用」、「书呆子」这样的刻板式偏见。希望把推广阅读这件事做的更远。

你职业生涯的转折点是什么? 🔗

辞职开一家以自己兴趣为主的书店,遂愿办了港台文艺展,认识了几个兴趣一致的小伙伴。总觉得未来会有更多有趣的事情发生。或许是不喜欢日复一日地重复做一件事,所以曾频繁更换工作,我会用小说的视角来看待周遭与自身的变化。以前的生活更趋向内在,看书写字是日常。现在每天接触不同的人,让自己的心态更开放,常能从陌生的对话中得到意外的收获。

你都在使用哪些硬件? 🔗

很早之前从安卓转换使用苹果设备,久之产生依赖。之前买的 iPhone 6s 很好用,在上海火车站被人偷了。现在用 iPhone SE。有一台越狱的 iPod Touch 5,写 iOS 软件测评时经常用到。也有一台不怎么用到的 iPad mini 2,需要使用大屏软件的时候用到。随身有一台 Kindle Paper White,大部分时候会用它看电子书。有一只 Philip 的电动牙刷,从此一天中最幸福的事是从刷牙开始。除此之外,会比较用到剪刀。大号的剪刀用来剪快递包裹,小号的剪刀用来剪 opp 包装袋。最近被好友安利了一款很好写的钢笔,还有几种不同颜色的墨水,重新对写字这件事燃起热情。看书的时候,喜欢用 BOOKDART 做标记,小巧轻便还美观,也尝试过用彩色便签纸,两种都很好。还有 CUTO 推出的钱包,喜欢它简单又合理利用每一寸空间的设计。

软件呢? 🔗

电脑熬夜写作适合用 Scrivener ,可以把背景、亮度、透明度调到理想的程度。

MarkDown 在写稿子时也需要用到,iOS 上用的比较顺手的是 1 writer ,其次我喜欢早期的 iA writer Pro ,字体很好看,配合越狱 Scoll Capture 的功能,可以形成很优雅的长文章图片。

曾经比较闲的时候会订阅很多博客,试过很多 RSS 订阅软件, Mr Reader 用 iPad 看效果超棒。手机端我用 Fiery Feeds

曾经给网站做过一个第三方播客客户端(iOS)测评,最后挑了 Pocket Casts 做为主力。但是如果你只听一两个大众播客,其实原生就够用了。包括浏览器,也试用过无数款,后来最常用的除了 Safari 就是 Google Search(网页搜索方便)。

你最理想的工作环境是什么? 🔗

现在的工作环境就很理想——你感觉不到它是工作的地方。举个栗子,我们家楼上是民宿,每天都要自己做卫生,但我时常把它当成在自己家大扫除。平常我会不时住进多余的房间,感受它的自在与不自在。然后不断去改进。一楼的书屋,我们也用来朋友聚会,一起看电影吃饭喝酒聊天。它既作为公共空间使用,但同时它又具有亲密性。

你平时获得工作灵感的方式有哪些? 🔗

看书得来的灵感很多,其次是与不同的人交流。

比如最近看许舜英的《 我不是一本型录 》,让我对跨界思维有了更深的认识。与不同的人交流可以补充自己思维的局限,获得不同的看问题角度。

作为书店店主,给读者们几本书和杂志吧。 🔗

最近在看钱穆的《 新亚遗铎 》,托尼·朱特的《 思虑 20 世纪 》,新出的福柯文选,重新看桑塔格、本雅明的相关作品。枕边书是罗兰·巴特的《 恋人絮语 》(笑)。因为自己开书店,所以在看的书单其实可以列好长好长,店里大部分的书都是我感兴趣的,这样的感觉很好,可以随时翻开一本来看。

以上几本都很好。说到重读,给我很多新的收获,很多第一次看的作品,处于不同状态关注的点不一样。阅读跟生活的关联性其实很强。比如重看《 单行道 》,因为最近接触到一个占卜师,很自然让我注意到书里面有一段讲占卜的,本雅明解释了占卜与占卜对象的关系。再回想到那位占卜师在朋友圈发的聊天记录,不禁让我有些同情那位占卜对象(笑)。

比如看《新亚遗铎》的时候,开头便是宾四先生写给新亚的学规,读完恨不得背下来。悔自己在上学的时候没有看到这篇,不过现在看也为时不晚,里面的规训在当下读来依然很有意义。推荐在上大学的同学找来看。托尼·朱特的《思虑 20 世纪》让我对汉娜·阿伦特的「平庸的恶」有了新的认知和兴趣,朋友推荐了《 现代性与大屠杀 》,译林新出的《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也是将要阅读的书单。

杂志的话,国内推荐老牌青春文学杂志《萌芽》,适合喜欢文学的中学生看,对写作感兴趣可以参加他们举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香港的文学刊物《字花》,台湾的《印刻文学生活志》,《联合文学》都还不错。早期的《号外》也很前卫。香港的潮流杂志《 Obscura 》也值得一看。还有像《 The Happy Reader 》《 Berlin Quarterly 》之类的杂志,它们都有点跨界的文学性。

对国外独立杂志有兴趣的可以关注 Stack Magazines 网站,他们每年都会做一个评选奖,介绍各类别的优秀独立杂志。2016 年选出的年度杂志《 MacGuffin 》,是一本以「日常事物」为主题生活杂志,例如第三期《绳索和结》,里面就有家具设计、登山等运用于绳索和结的故事。

MacGuffin

上海的 衡山·和集书店 ,亦有专门的杂志区域,引进了许多小众的独立杂志。此外,如果你恰好在苏州,也可以来 覔遇 借阅。

推荐一件生活利器给大家。 🔗

指甲刀,建议随身携带。

加入 利器社群 ,你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