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器访谈:小河,教师,「公民科学社群」组织者

Dec 10, 2018 00:00 · 2933 words · 6 minute read

IMG_4428-pichi

本文最初发表于「 利器 volunteer 」。

介绍一下你自己和所做的工作 🔗

我叫小河,我的工作包括:教中学生科学和计算机,参与开放科学硬件的研发,环境调查,写课程,做工作坊等等。我希望和有好奇心的小孩大人一起,使用开放科学工具,获取数据,通过动手实践来理解自己身处的世界。

过去的一个月都在忙着参与/组织一些公民科学相关的聚会: 开放科学硬件大会 (GOSH), Public Lab 第一次中国谷仓聚会 ,以及 AEIF 公民科学工作坊。

你的职业生涯的转折点是什么? 🔗

并没有很特别的转折点,或者时时刻刻都在转折吧。

我爸是教自动化控制的,从小到大家里永远是乱糟糟的,所有的机器拆开摊在那儿。他自己做玩具给我玩,还买各种电子游戏机。和很多女孩子不同,裸露的元器件让我感到亲切。我也喜欢通过制作的方式去学习。

我喜欢地图和地理,所以学了地理信息系统 (GIS),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内蒙古一个荒漠化防治非营利组织,做阿拉善沙漠数据收集、管理、制图等工作。作为在城里长大的小孩,那是我第一次真的进入大自然,看到荒漠和戈壁,认识农牧民。后来我们的科研小组解散了,我就被当时的领导带去了另一个环保机构创绿中心,做农村饮用水危机和环境正义调查。因为这个工作我去到几百个有环境问题的农村,检测过上千个水样,一直做了 3-4 年,对我影响很大。那时候开始真正感受到 civic data、open data 的力量和重要性。我们开发了一系列工具让普通人可以检测、发布水质数据。因为这些工作认识了  Public Lab ,和全球的公民科学社群有了联系。因为机构还是有很多局限,几年前开始以自由职业的身份做专题环境调查,参与开源科学硬件开发,科学教育等等。

前年因为朋友的缘故,搬到了广州长洲岛的村子里,慢慢地有更多的朋友搬来。之前的工作奔波匆忙,岛上的节奏却很慢。我的生活和交际越来越依赖于本地社群,今年年中开始在本地的初中教科学和计算机。

过去的所有工作其实都在延续,自己可能只是换了一个被大家认识的标签。

工作中的一天你是怎样度过的?周末呢? 🔗

大概是这样:

7:30 起床。 8:00-11:30 学习和工作。 11:30-14:30 买菜,做饭,小睡。最近比较忙都是男朋友做饭我直接回家吃。 14:30-17:30 学习和工作。 17:30-18:30 不忙的时候会和邻居一起运动。最近我们村的体育委员出差,有段时间不运动了。 18:30-22:00 做饭,吃饭。饭后有时会去邻居家串门聊天。邻居们组织读书、音乐会、集体劳动、打坐之类的,不忙就会去参加。 22:00-23:00 洗脸,打坐,睡觉

周末会在家休息,或进城去「墙的呢喃」或「上阳台」找朋友玩。 (编辑注: 1. 墙的呢喃:一个影像艺术展映交流空间,不定期展出不同主题的摄影作品,位于广州海珠区南华东路 2. 上阳台:一个 2016 年发起的平台性、共治的实践空间项目。位于广州海珠区晓园北路)

你都有使用哪些硬件? 🔗

生活上「物」的选择或「科技」的发展,应是有强地理属性的。以下回答可能对珠三角的人更有参考价值。

陈芝记的炒锅。

沃土工坊的食材:沃土不仅是一家生态食材电商,也是一个支持小农和公平贸易的社会企业。因为村里有一家线下店所以干货基本都在沃土买。家里常备慧峰的大米和托洞手工腐竹。私人觉得在广州没有买过更好吃的。

柚子参(八仙果):常备零食。我的身体对压力和急躁特别敏感,最直接的反应是嗓子痛。这时候就需要含一片。

一个磬:男朋友在梅村买的,打坐时帮我们静下来。

工作上的,推荐一些开放科学硬件吧。最近在用的有这些(其中很多是  Public Lab 的工具):

气球航拍套件 :用氦气球或风筝 DIY 航拍探索环境,并用系列图像 合成地图 。我做过的各种工作坊里,这个永远是最受参与者欢迎的。前不久在深圳刚刚做过工作坊。

img1-pichi

DIY 显微镜 :一个旧的摄像头,车载导航仪等等都可以拿来改造成显微镜。开源的 DIY 显微镜有很多方案, WaterScope 的 3D 打印显微镜也很棒。喜欢 Biohacking 的还可以探索  Hacteria 社群维基 。以下是我们的午餐,还有一滴水里的生物。

img2-pichi

乐高分光光度计 :光透过不同的物质,会被不同程度吸收或折射,通过分析光谱我们可以了解物质成分。分光法是一种很常见的实验室分析方法,通常的仪器和检测费都很昂贵。通过使用旧光盘、废纸盒或乐高积木、摄像头或手机,我们也可以自己做,并通过  开源的线上平台  分析结果。PL 有很多版本的低成本分光仪,这是最新版。

img4-pichi

Alquimetricos 系统 ,在开放科学硬件大会上看到的,瞬间被吸引。用随手可得的东西搭建结构。相比乐高,开源、免费、可得、即学即用,我们用它做了航拍支架、弹弓、动物骨架等等。很好玩。

img5-pichi

Micro:bit :配套  Code.org  和 Micro:bit 的教材,教初中的孩子编程。选择这两套教程是因为里面有大量 Unplug 的课程。我自己最喜欢上不用电脑的电脑课。

《教孩子学 Python》:Python 的教材我有 6、7 本。这本的内容并不简单,但我的学生最喜欢这一本。

《计算机系统要素:从零开始构造现在计算机》 :作者还有一门课  《From Nand to Tetris (从与非门到俄罗斯方块)》 。这个课程对我启发很大,我现在设计的科学套件(教具)也希望能够从最基本的原理一直到应用,真正把黑箱拆开。这学期本来有一个班打算用这个教材的,但可能因为有点难+无聊被同学们集体投票否决掉了,我有点伤心。

Ultimaker 3D Printer : 孩子们自己会来打印玩具。因为是开源的,国内很多厂商做,我买的并不是原版具体品牌不说了。

Coqui :通过声音判断水质的基本电路,课上带学生做的。基于这个我在写一个更完善的课程,估计会叫《From Nand to Water Quality》吧。

img6-pichi

《大人的科学》系列:这是我最喜欢的科普书系列。昨天和孩子们一起做了  电吉他

《数学折纸计划:30 个课程活动探索》 :通过折纸学习数学的教材。和男朋友花了 1 个多小时都没有完成第 1 课,很难但让人着迷,适合数学爱好者。

软件呢? 🔗

天天都在用的是 Google Docs 和石墨,很多软件是配合硬件使用的,上面写了不再写。推荐 2 个 Python 教学的应用

earsketching : 通过做音乐学 Python

CheckiO :通过过关升级和解密学 Python

你常关注的信息源都有哪些? 🔗

我收到的信息基本都是朋友们主动告诉我的。或者某些关键字词搜索,或者一篇文章链到另一篇。

我男朋友给我提供了很多信息。他可能是我唯一关注的信息源。

你最理想的工作环境是什么? 🔗

离家近,安静,干净,自然,蚊子少。

你都有哪些工作/生活习惯? 🔗

除非是很特殊的情况,6 点以后我不会工作。

做饭,打坐,能不工作就不工作。

你平时获得灵感的方式有哪些? 🔗

我 减少灵感 的方式是打坐、运动、睡觉。

你如何理解「利器」? 🔗

语言代表了思维也会影响思维。

不管是「利器」,还是「工具」,都有一种特定目标指向性。两根木质棍子,当它作为一种名叫「筷子」的工具,我们会用它辅助进食;当作为一种名叫「鼓槌」的工具,它是一种乐器。工具化的过程,给了本来不存在意义,或者有无限种意义的「物」以意义。

推荐一件生活中的利器给大家。 🔗

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光,耳朵可以听到空气的震动,双手可以制作工具和食物。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呼吸。

通过这些与生俱来的「利器」,我们能够感知到环境和世界,借由最原始的经验塑造最真实的认知。

我们常常忘掉自己的能力,想借由外界的物,通过别人的认知来理解世界。我们会困惑、矛盾、焦躁、不停地渴望和寻找、永远没有止境。

自己的身体是唯一真正属于我们,并且一直 carry on 的东西。只有我们正视她的时候,才会真正拥有「我」,从而摆脱「利器」。

点击 加入利器社群 ,你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利器。

利器,创造者和他们的工具

网站:https://liqi.io;微博:@利器 IO

联系合作:bob@the-offline.com